1. 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首页
  2. 科普园地
  3. 地震灾害

余震波到底有多强

4月18日22时11分,台湾花莲县发生5.6级地震,仅间隔3分钟,该地区附近再次发生6.1级地震。多次震例表明,强震之后要提防后续的强余震。

说到余震,首先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地震序列。在大地震前后往往有较小地震结伴而来,这种时间和地域上有关联、结伴而来的地震,就称之为地震序列,并被专家们划分为主震型、震群型和孤立型几种类型。

主震型。在地震序列中有一个震级最大的地震,其释放的能量占该地震序列能量90%以上,而紧随主震之后常常会发生一系列较小的地震,被称为余震,也就是对地震序列中主震之后所有地震的统称。比如,2008年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就是主震型地震。

震群型。结伴而来的地震中,几个大小差不多,没有特别突出的一个“大”地震,能量释放相对平均地分配在几个地震上。如1997年新疆伽师相继发生7次6级地震,就是一个典型的震群型地震。

孤立型。没有结伴的“兄弟姐妹”,只有一个地震发生。如1996年上海海域发生的6.2级地震。

大家也许会问,为什么会发生余震呢?

有专家这样解释,地壳岩层在遭遇较大的震动之后,通过余震调整岩层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直到新的平衡达成。震源体周围的岩层通过调整相互支撑的“姿势”,构建新的平衡,这些岩层才会慢慢恢复到之前的“稳定”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哪块岩石感觉“不舒服”,需要再调整一下“姿势”时,就会引发其周围岩层的震动,也就会发生一次地震。

也有专家这样解释,经过一次较大地震,震源体及其附近岩层里积累的能量不可能一下子释放完毕,需要有一个释放的过程,残存的能量会以小地震的形式不断地释放。

在主震即最大地震发生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发生余震的震级通常情况下会越来越小,余震的频次也会迅速衰减:主震发生后第二天的余震次数大约是第一天的一半左右;第十天后余震次数就会降到第一天的十分之一左右。

余震发生地点一般在主震发震断层附近一定范围内,从专业上讲,就是这些余震的震源运动方式也会与主震相似。

余震持续时间与主震震级,以及震区构造变形速率或者地表变形大小相关:主震震级越大,余震持续时间就会越长;主震震级小一点,余震持续的时间相应也会短一些,有的会持续几个月或几年。震级特大的主地震发生后,余震甚至会持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也就是说一次大地震之后余震会持续发生,直至地震活动水平接近该区域大震发生前的活动水平,一个完整的地震序列才能形成,一次大地震所引发的余震才算真正结束。

2020年7月12日,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北京、河北廊坊也有震感。此次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的老震区内,专家认为仍然属于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的余震序列。

近几年发生在汶川地震区的余震并没有像唐山地震的余震那么引人注目,主要是因为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40多年,而汶川特大地震才过去十几年,大家认为汶川地震区有余震很正常,而唐山震区在几十年后还在发生余震就有点意外了。其实,无论是汶川特大地震的余震还是唐山大地震的余震,都是该地区经历大震后地壳应力调整的正常活动。

(本文第一作者系陕西省地震局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第二作者系陕西省地震局信息中心工程师)

本文来自中国科普网,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