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首页
  2. 动态信息
  3. 行业信息
  4. 新闻播报

【江西】江西省多措并举上下同力 全面完成普查试点调查任务

2020年,江西省大余县、兴国县、瑞昌市列入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范围。3个试点县(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各项县级普查调查任务,为下一阶段全面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探索了先行经验。

    一、瑞昌市精心组织合力攻坚高效推进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

瑞昌滨江临湖、山多水多,是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地带。瑞昌市精心组织、合力攻坚、善作善成,全力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各项普查调查任务,努力推动自然灾害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石、人民美好生活的安全防线。

1.1 提高站位,坚持“三个深化”

从思想上认识到普查的重要性,以认识到位引领行动自觉。深化政治意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关乎安全治理成效,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瑞昌市将其列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推进。深化责任意识。试点以来,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先后5次专题研究普查调查及成果应用工作。深化风险意识。自然灾害风险永远客观存在,只要有1%的风险,就会有100%发生的可能,就要做出100%的防范努力。坚持做足最坏的准备,付出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1.2 强化“四重保障”,加强力量安排

自然灾害普查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参与行业多、专业性强,瑞昌市坚持统筹协调,合力共为。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涉灾部门为成员的普查领导小组,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组建工作专班,先后召开13次专题会议,确保各项工作按照“任务书”“作战图”“时间表”有序推进。强化队伍保障。成立了综合协调组以及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房屋建筑承灾体、交通运输设施承灾体等7个专项调查组,共组织了1023人的普查队伍。聘请3支第三方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强化物资保障。安排专项经费500余万元,无人机、电脑等普查设备一应齐全。投资600万元建成市、乡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储备物资近1千万元。强化问效保障。政府督查室和普查办组成督查组,每周对普查职责缺位、进度缓慢、质量不高的实行倒查追溯和通报曝光,发布通报27期,倒逼各方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开展。

1.3 完善工作机制,突出“五项统一”

普查是系统性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统一方案。按照“2个总方案+8个分方案”的模式统一编制普查方案。总体方案包括1个工作方案和1个实施方案,分方案包括气象、林业、水利、地震、地质、交通、住建、应急等领域8个专项方案,为试点厘清思路、划定边界、圈定重点。统一清查。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格标准,细化措施,开展集中清查行动。共上报清查数据497条,涉及3大类、7中类、31小类,为后期调查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资料。统一培训。围绕PDA操作、数据收集审核和入户询问技巧等,组织26个涉灾部门和21个乡镇开展业务培训24场次。统一宣传。通过召开动员会、张贴海报、发布信息等方式,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统一方法。在“试点中再试点”,选取2个乡镇和1个部门作为试点单位,以点带面、层层推进,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极大提高了普查效率。

1.4 集中重点任务,开展“六大攻坚”

根据行业特点,形成任务清单,分块落实实施。集中开展了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历史灾害调查,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重点隐患调查,配合省级完成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六场攻坚战,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建立了普查数据追溯和层层审核的机制,确保普查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1.5 加强成果应用,实现“七个精准”

投入2300万元,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推动普查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精准防控。在重要风险区域,建立“一牌两图三清单”,即风险隐患告示牌、风险隐患分布图、避险转移路线图、风险隐患防控责任清单、避险转移责任清单、灾后救助责任清单。精准整治。针对普查出的重点隐患点,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逐项进行治理,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的闭环管理。精准研判。普查成果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依据。精准预警。在普查出的重点区域安装热感成像、位移感应等感知系统,一旦发生险情即可自动预警。精准避险。在重点风险点和隐患点,安装应急喇叭和视频系统等设施设备。一旦启动应急响应,系统自动提示风险和隐患点附近居民及时撤离。精准救援。绘制“救援一张图”,事件发生地附近的救援人员、救援物资、救援线路等清晰可见,一旦发生灾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应急救援。精准救助。建立灾害点人员信息库,出现灾情第一时间提供帮助。政府出资为农村房屋购买了保险,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二、兴国县强化要素保障扎实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

兴国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精神,强化责任担当,统筹各类资源,强化要素保障,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先行先试,扎实推进普查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各项普查工作任务。

2.1 强化组织模式,切实做好组织保障

一是强化领导。第一时间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县领导为副组长、58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组织实施,督促工作进展。住建、林业等单灾种牵头部门均成立由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行业普查领导小组,确保普查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强化责任。印发《关于我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通知》《兴国县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内容,细化成员单位、协助部门职责分工,确保任务清晰、责任清晰、时间节点清晰。同时,在普查任务分配上,逐项分解落实到乡镇、村,明确范围界限和工作任务,强化县、乡管理员的工作调度和督促,确保按时按质完成。

三是强化保障。强化“战前”准备,普查前期先行抽调应急、气象、水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交运、住建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7个工作组,深入一线调研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工作底数。强化经费保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财政先行安排100万元启动资金,确保普查工作顺利推进。普查试点补助资金下达后,第一时间根据各灾种普查工作量分配至各普查单位,确保专款专用,足额保障试点经费。此外,投入380万元在全市率先建成应急广播县级播控平台,积极实施“边普查+边宣传+边防控”工作模式,强化村级应急广播在自然灾害防控知识、普查宣传的作用,做到灾害知识村村通、人人晓。

2.2 优化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机制保障

一是统筹协调推进。县普查办通过召开全体成员会议、普查试点工作调度会等,组织各乡镇和相关单位协商解决普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全县普查试点工作。住建、林业等单灾种普查牵头部门通过一日一调度、一周一通报的形式,全面了解掌握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强力推进普查试点工作。

二是分布实施推进。为减轻乡镇基层普查工作压力,采取分步实施模式,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开展的普查任务先期开展,自然资源、气象、水利等单灾种普查任务随后有序跟进,确保乡镇基层普查人员有时间有精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普查任务。

三是齐心协力推进。按照“自主模式+少量借力”的原则,充分发挥部门单位、乡镇村组主观能动性,探索实施“牵头部门+乡村行政力量”以及少量借用第三方专业力量的模式,压茬推进普查试点工作,做到全域发动、全员参与、全面推进,确保普查试点工作高效开展。

2.3 注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队伍保障

一是创新队伍结构。将第三次农业普查和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中精通业务的普查骨干、全县67支应急救援队伍纳入到普查队伍,共组织1179名专业化、素质高、责任感强的风险普查员参与普查,基本形成“全行政力量参与”的普查队伍体系。同时,应急管理、住建、林业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普查工作专班,深入各乡镇区和相关单位指导推动普查试点工作落实。

二是创新学习方式。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主动对接省市普查办及专家技术团队,先后3次邀请省普查办及专家技术团队赴实地指导,切实加强与大余县、瑞昌市等兄弟试点县市广泛交流、业务探讨,注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三是创新培训模式。围绕普查的调查对象、分类、清查信息等内容,组织民政、教科体、卫健委、文广新旅、统战部等部门普查骨干进行培训。利用普查主体使用手持智能移动终端实地登记录入数据信息,实操讲解普查系统软件使用流程。组织县普查办干部分河东、河西两个片区下到基层,进行现场一对一技术培训,对有条件的乡村还采取微视频直播培训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普查工作信息化水平和效率,大大提高了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率。

 三、大余县先行先试求真务实探索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大余经验”

大余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先行先试、求真务实,高质量完成各项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任务,积极探索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大余经验”。

3.1 注重统筹,分类实施

统一领导,协调联动提供坚实保障。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乡镇分级负责、全民共同参与,着力解决普查协调难度大问题,全面加强组织协调。一是高位推动。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应纳尽纳明确52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并将普查试点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和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争取列入了市委苏区振兴发展重点调度项目。二是强化协调。以县应急局为主,抽调县气象、自然资源、水利、林业、住建、交通等“5+2”牵头责任部门相关业务人员,组建县普查办工作专班。县普查办建立“每日一通报、每周一调度、每月一总结”工作机制,切实发挥统筹调度职能。三是强化联动。各部门成立行业领导小组或工作组,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属地乡镇(社区)分管领导及普查联络员队伍148人,组建普查联络群,高效快速推进。

统筹资源,部门牵头择优分类施策。建立5+2模式。由应急、气象、自然资源、水利、林业、住建、交通各自牵头分类组织实施本行业系统调查,分部门制定方案、组建队伍、确定方式等。多形式选择支撑单位。一是按需求选择。交通、水利、气象部门数据资料完备,技术储备充足,不选择第三方。二是灵活选择。林业部门调查内容全新、乡镇无归口专业人员,选择第三方外包实施;自然资源部门项目资金已保障,选择技术团队稳步实施;应急部门没有技术储备,选择本地技术团队,采用行政力量+技术支撑方式调查;住建部门调查任务量大,采用内外内调查模式,由技术方支持内业整理,发动群众负责外业调查。三是优质选择。遵循质优价廉原则,应急部门从调查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考量,选择本地调查企业负责技术支持、业务培训、数据审核和外业调查;从普查成果运用开发信息化程度高考量,选择科技实力较强的上市公司同步开展普查成果研发,发挥两家公司联合优势支撑普查数据质检汇交。

3.2 注重谋划,分步实施

前期调研,摸清底数做到有的放矢。为全面摸清县域灾害风险底数,查明县域抗灾能力奠定基础,前期组建调研组,开展广泛调研。一是围绕做什么,组织专人对国家方案专题研究,吃准悟透结合县情组织实施,制定实施1个总体方案+7个部门工作方案;二是围绕谁来做,组织部门对致灾、承灾、孕灾具体要素梳理,摸排政府职能、社会力量、市场机制,梳理管理服务对象范围,掌握行业领域技术储备,梳理信息化数据共享渠道,明确了52个部门责任分工;三是围绕怎么做,与赣州国睿信息、赣州科睿特等公司合作展开信息化普查研究,初步探索采用二维码形式普查,与腾讯云线上交流智慧城市底层平台CityBase应急服务发展方向。

广泛发动,发挥职能高效分步实施。采用“行业管理+属地管辖”模式组织行政力量参与调查,结合行业系统管理和属地管辖职能,广泛动员、细化任务、明确分工,广泛发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行政职工业务骨干等参与,共计1557人。一是做到清查准。按行业领域进行分门别类派发清查任务,根据清查对象范围分布,对清查字段和基础信息准确摸排,确定以点状空间位置信息,做到清查对象不重不漏。二是做到调查全。根据各行业清查对象管辖或属地管理权限进行任务分派,行业分类、明确范围,根据实际需要新增调查项,如应急部门清查对象分派37个责任单位负责行业调查,其中15个单位新增调查,新增调查500余项,5个单位负责历史灾害单灾种调查。三是做到核查细。按区域分乡镇(社区)组织技术方、普查员、质检方进行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现场核查,结合现场勘查(调查)和技术支持手段,针对疑问数据重点调查。

3.3 注重环节,优化实施

任务选人,点面结合开展业务培训。一是依据任务选聘普查员。根据任务分解,根据调查对象特性,由行业部门和属地乡镇推荐普查员,应急部门采用的是最熟悉调查对象行政人员为普查员或联络员,确保质量、快速准确收集调查对象信息数据,共选聘普查员653人;住建部门采用的是村(居)干部和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确保调查数据和信息录入准确。二是依据技术面采用培训方式。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方式,选择技术人员对应研究47项技术规范,采用点面结合方式组织业务培训,如应急采用一对一专门研究技术规范,采用点对点的业务培训方式,分类展开一对一实操培训指导;住建、交通、水利、气象采用一个技术团队研究一个部门技术规范,采用的集中业务培训方式。

严控质量,数据调查报审核三把关。为避免试点数据重复采集,严把数据质量三道关。一是填报责任关。每一个调查对象实行电子和纸质填报,填报人、统计人、单位负责人对调查对象数据进行第一道把关。二是数据核对关。由技术人员对照电子数据、纸质表格审核入录,普查办人员二次审核确认后完成县级审核确认。三是区域核查关。分区域由技术人员、普查办人员、区域负责人员三方现场共同核查数据准确性,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完整、可靠。

督促督导,倒逼机制落实跟踪问效。面对试点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清查调查期间实行倒逼机制,制定任务时间表,倒排时限,强化督促。一是每天一通报。由技术人员对每日工作进度进行统计汇总,在全县领导干部工作群通报督促进展。二是每周一调度。县普查办每周五召开一次调度会,一线督办,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每月一总结。及时汇总分析提供给省市县级参考,解决重大问题;倒逼机制跟踪问效有序推进普查。

4.4 注重创新,高效实施

借力科技,普查同步探索成果运用。一是信息化应急普查探索。初步证明开发二维码普查手段事半功倍,能够极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二是创新家庭减灾资源(能力)调查方式。在应急局微信公众号开发微信小程序链接,仅3天时间高效完成了1.9万余户调查,证明采用普查宣传、信息化调查方式更为高效快捷。三是普查成果运用平台研发。依托技术支撑单位同步展开普查成果运用,探索灾害防治、预警救援等综合应急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

节俭节约,边试边测核算资金需求。对中央补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建立“统收统支,部门实施”模式,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由各牵头部门大胆探索,采取边试边测科学测算资金,由县普查办统一汇总组织申报,分部门灵活组织实施,县级申报落实调查经费共456.31万元。其中,县普查办经费主要用于采购办公设备、培训对接、普查宣传、评估区划、验收评审、成果制图等内容。县应急部门经费主要用于方案编制、开展公共服务实施、减灾资源能力、重点隐患和历史灾害清查与调查和基层劳务费用等第三方技术支撑服务,以及综合“一张图”可视化平台、普查信息综合共享云平台、普查成果软件应急APP研发等普查运用开发。县气象部门经费主要用于暴雨等8项气象灾害调查。县林业部门经费主要用于聘请第三方开展可燃物标准地和可燃物大样地外业调查和森林火灾评估区划。县水利部门经费主要用于洪水灾害隐患和干旱致灾调查。县住建部门经费主要用于城镇房屋、农村房屋、市政道路、市政桥梁、供水厂站和供水管线调查管线等调查任务。县自然资源部门经费主要用于聘请第三方技术支持服务,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县交通部门动员机关干部仅用3天时间高效完成交通设施数据采集任务,没有经费支出。

本文来自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信息网,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