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首页
  2. 动态信息
  3. 行业信息
  4. 新闻播报

(跟着总书记看气象)守护大美青海亮丽名片 ——青海湖流域生态保障气象服务侧记

长云雪山,碧水无垠,鱼跃鸟翔,雁鸣羚奔。6月,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逐渐展露光彩。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6月7日至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要地,要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近年来,青海省气象部门围绕重大生态保护战略,强化部门联动,全力做好生态气象监测服务,助力青海湖生态转好,守护大美青海“亮丽名片”。

  积累青海湖保护的“气象大数据”

  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区域内最重要的气候调节器。上世纪,青海湖一度面临严重生态危机。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肖建设介绍,从上世纪末开始,该所利用高分卫星和气象卫星开展青海湖湖冰物候期、湖泊面积监测,积累了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资料,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018年,青海省政府印发《青海省生态气象保障服务示范省建设方案》,建立了气象等12个部门共同参与的生态气象工作机制。2019年,三江源、祁连山、黄河源生态气象分中心正式运行。

  截至目前,青海省气象部门共制作发布6大类23种生态气象服务产品,包括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五大生态功能区气候评估报告和生态环境监测报告,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公报、气象灾害公报、大气本底监测评估报告等,并推出青海湖水体面积变化等专题服务产品。

  祁连山是青海湖主要水源补给区。青海省气象局和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签署协议,在气象基础应用研究、气象野外长期监测、应急与减灾、气象大数据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助力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省气象局还在祁连山区开展人工增雨(雪)工作,有效增加降水量,增加冰川雪线面积,为青海湖补充源头活水。

  精密观测是服务的基础。目前,青海气象部门构建了以卫星遥感、地面监测为主,无人机监测为辅的多要素、立体化、多尺度生态气象监测站网,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气象观测格局,实现对高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典型生态系统大部分气象及相关要素的连续和动态监测,为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重点区域生态功能评价及预估提供气象数据支撑。

  气象科研生态修复贡献关键力量

  科学研究支撑生态气象服务业务。青海气象部门积极开展高寒生态退化机理和修复技术研发,针对环青海湖退化草地,开展生态与气候的相互作用和反馈科学研究,揭示不同生态类型的退化机理,开展针对性修复技术引进与研发,取得明显效果。

  由北京师范大学、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师范大学共同完成的“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湿地恢复技术研究及应用”,建成了从样地到流域的多尺度生态水文过程观测平台和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要素观测数据库,填补了青海湖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的空白;研发天然灌草封育保护、乡土灌木扦插快速繁殖、湖滨湿地秃斑修复、公路两侧沟垄种植等技术,在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明显生态效益。该项目获得2019年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坐落在青海湖北岸金银滩草原上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牧业气象试验站是全国气象部门两个牧业气象试验站之一,先后开展草原蝗虫气象预测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环青海湖地区典型生态监测试验及评价方法研究、气候变化对海北州农牧业影响评估研究等。2020年,海北州气象局、林业和草原局联合编制《祁连山国家公园海北片区生态资产保护决策咨询报告》,为祁连山生态贡献科学力量。

  “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继续做好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重点生态保护区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青海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凤霞说。

  (作者:金泉才

本文来自中国气象局,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