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首页
  2. 动态信息
  3. 行业信息
  4. 新闻播报

【浙江】筑牢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基石

浙江是一个自然灾害风险较高的省份,经济发展布局相对集聚,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每年都要防范应对因台风、梅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城市内涝等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

2020年9月,浙江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启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由临安、苍南、遂昌、平湖、温岭等5个县(市、区)先行试点,旨在通过全灾种全链条普查,摸清“风险底数”,切实提升自然灾害科学防控能力。

 

【浙江】筑牢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基石

智能巡查探测

  牵住“牛鼻子”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2019年遭遇台风“利奇马”侵袭,省委、省政府通过全面复盘总结,推动构建“识别一张图、研判一张单、管控一张表、指挥一平台、应急一指南、案例一个库”的自然灾害防控“六个一”工作体系,系统性重塑自然灾害全周期治理协同机制,破除业务壁垒,畅通共享渠道,形成普查工作合力。

为更加精准全面掌握灾害风险底数,省委、省政府将普查工作作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的“牛鼻子”工程来抓,将自然风险普查确定为全省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重大项目。2020年8月13日,成立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将涉及普查工作的25个省级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全省各级普查领导机构年底前全部组建到位,形成了全省上下联动一盘棋。

各级普查办牵头统筹、专班运作,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压实工作责任。省普查办设立4个工作组和1个专家组,召集省内70余名防灾减灾、地理遥感、信息化领域的业务骨干参与普查,提供技术指导。省普查办还编制了普查实施指南、数据共享清单等技术规范,梳理普查任务所需数据,初步建立10大类100余项共享指标,供地方参考使用。

这期间,浙江主动提高标准,拓展普查深度,细化普查精度,普查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针对台风洪涝灾害可能引发的人员伤亡、城市内涝风险隐患,浙江率先出台城市内涝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方案与技术导则,明确风险点排查和评估标准,推进全省城市内涝风险调查。与此同时,全省积极开展150个重点乡镇(街道)1∶2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新增69个县(市、区)8000余个重点防御村落山洪灾害补充调查,推进乡村道路承灾体高风险点段详查,精度和要求远高于全国标准。

 提升“精确度”

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是一项全新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采集数据多。普查中,浙江广泛运用高新技术作为支撑手段,不断优化普查方式,提升普查效能和精度。

在平湖市302省道,一辆智能采集车缓慢行驶,车顶旋转摄像头迅速捕捉道路路面图像和周边房屋图像,将数据上传到普查数据采集系统平台。这是平湖市交通部门在做公路承灾体调查。工作人员说,采集车的应用,有效提升了调查效率,降低了人身安全风险。

受限于人力不足,试点县(市、区)普遍引入先进设备,运用RTK测量仪、激光测距仪、GPS面积测量仪等专业设施,调查地下停车场、充电桩、公交线路等内涝重点承灾体和文物保护单位的数据信息。同时,创新开发二维码填报系统、表格检查工具、坐标采集工具、调查线路规划系统等调查工具软件,智能化开展数据采集录入,提升数据精度。

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对后期成果运用至关重要。对此,浙江建立全程化管控机制,严格把关数据质量。

建立交叉核验机制。各地成立数据管理小组、质量保证小组、数据核查小组,从内业的原始普查数据收集检查、录入检查,到外业的逐点核查,再到内业全面审核抽查,保证各环节的普查数据质量。

建立三重审核制度。各地普查办对本级采集的数据初审后,再利用自检系统和软件进行数据智能审核;最后由专家开展会商,评审普查成果。如温岭市普查办制定了分块分线同步进行、分级分行业多轮审核的普查计划,对数据收集、填报、审核等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层层把关数据质量。试点以来,各地累计开展质检审核300余次,修正数据4.8万余条。

因普查任务量大、工作地域性强、专业要求高,需要大量熟悉本地语言、交通、人文的基层人员以及懂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特别是针对103万幢房屋建筑承灾体调查任务,5个试点县(市、区)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统筹动员6200余名网格员、700余名技术人员、3000余名志愿者等力量,切实保障普查任务的落地落实。

 

【浙江】筑牢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基石

河流断面测量

  用好“数据库”

到今年4月底,浙江5个试点县(市、区)全面完成调查工作。借力风险普查,全省统一共享的自然灾害风险专题数据库已汇集了2.3亿项数据,为迭代升级自然灾害数字化平台,强化灾害风险精密智控提供了基础支撑。

以数字化为引领,各地注重普查数据成果的应用转化,努力挖掘数据价值,将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到风险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应急救援、灾后恢复等实战中,实现普查成果和实战应用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数字化高地。

临安区灵活运用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点、危旧房等领域的风险普查数据,根据数据划分不同的风险区域,建立预警预报模型,将数据导入“安全码”后台,打造自然灾害“数据池”。当灾害来临时,不仅能提高预警精确度,还能进一步锁定转移人员的数量和范围。今年以来,实现1.6万余受威胁人员转移的精密智控。

平湖市通过汇集地下管网和路段高程信息,结合降水量和水文信息,研发城市内涝模型,反演计算出存在隐患风险的低洼点,并与已知隐患点对比、现场核对,新发现内涝隐患点7处,帮助建设部门进一步厘清了风险底数,完善了城市内涝防治体系。

苍南县在原有的“智慧应急一张图”上,动态补充和更新普查数据,编制一张更加紧密的安全应急网,建立集自然灾害预测预警、防灾减灾、指挥救援和应急保障为一体的“数据驾驶舱”,为自然灾害防控提供有力的智能决策参考。

遂昌县汇集普查数据,制作以县域为单位的短中长多个预警时段动态综合风险“五色图”,遇到灾害时,及时发出风险提示单。发现管控疏漏时,及时监督,推动灾害风险闭环管控。

本文来自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信息网,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