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首页
  2. 动态信息
  3. 行业信息
  4. 新闻播报

春风又绿太行山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白世强

 春风又绿太行山

  沐浴在夕阳下的大沙河。

  巍巍太行山,悠悠山水情。

  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是全国第三批试点工程之一,涉及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5个省辖市25个县(市、区),治理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

  自该工程启动以来,河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充分结合项目区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文因素及生态环境本底条件、地质构造特征,科学编制实施方案,确定了“一山一渠两流域”(太行山、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的总体布局,通过统筹开展修山、治水、护渠、整地、复绿、增湿等,进行系统修复治理与环境恢复,让南太行地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有力保障了豫北地区、京津冀周边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安全。

  山更绿了

  “真没有想到村东头的大采坑能变成这么美的湖!”住在鹤壁市淇滨区许沟村的王大爷看着眼前的光景忍不住称赞。

  3年前,鹤壁北部的黑山火山玄武岩地质遗迹还是一处采石场。由于长期的过度开采,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片地表裸露在外,山体伤痕累累,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大量单薄山岭、孤立岩石,对当地原生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也形成了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影响和安全隐患。

  为此,河南将黑山火山玄武岩地质遗迹保护修复子工程列为了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工程之一。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鹤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一矿一策”的要求,结合黑山火山地质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采用自然恢复、削坡减载、回填压脚等工艺消除了地灾隐患。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自然恢复的理念,减少人工痕迹,追求“道法自然”,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修复+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将支离破碎的开采区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火山地质遗迹自然生态旅游景点。

  几年下来,露天坑口已摇身变成美丽湖泊,周边果树花草错落有致,宛若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令四方游客流连忘返。

  水更清了

  如果说鹤壁的黑山火山玄武岩遗迹保护体现了矿山自然修复的理念,那么焦作市境内大沙河的治理则侧重于城市功能和服务理念的提升。

  “前几年,这里还是垃圾遍地、淤积严重。而现在,河面碧波荡漾,两岸绿色成荫,真是漂亮。”站在河岸望着河面,李大娘感慨地说。

  作为卫河的主要支流,大沙河承担着山区泄洪、平原防涝的生态职能。为保护好这条母亲河,焦作市各级政府按照“一河、三渠、三库”的修复布局,以“水源提升、水质保护、生态绿化、防洪治理”为出发点,采用建设绿化、排水疏通等工程措施,全力推进大沙河生态治理及水源提升工程。

  如今,通过全方位的整治提升,大沙河又重获新生,成为一条美丽的绿飘带,静静滋养着怀州大地。

  人与自然更和谐了

  经过两年多的治理,南太行试点工程结合当地环境、社会需求,助力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让高山丘陵重新穿上“靓衣裳”,在绿水青山中长出“摇钱树”,为河南的生态保护修复蹚出了新路子。

  截至目前,项目完工率超过80%,完成河道治理263千米、新增林地4356公顷、改造低质低效林地4365公顷、恢复新增草地1053公顷、新增高标准农田1944公顷、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250处,已超额完成了绩效目标。试点工程全部完工后将全面超过预期目标。

  随着南太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不断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南太行山区域正不断转化为生动实践,而绿水青山也渐渐转化为金山银山,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互动的美好图景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现。

本文来自自然资源部,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