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首页
  2. 动态信息
  3. 行业信息
  4. 人物风采

我所经历的油气管道工业二十年(石油天然气司 余志光)

        为深入挖掘和弘扬新时代能源文化、能源精神,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充分展示新时代能源领域的发展成就和辉煌成绩,讲好新时代能源人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真人真事和感人事迹,国家能源局直属机关党委(团委)组织开展了“能源故事”主题征文活动。

国家能源局各部门各单位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全局广大干部职工踊跃参与,经反复筛选,共51篇优秀稿件进入评审环节,包含小说、散文、叙述、议论、评论、古体诗词等多种文体。征文紧扣“能源故事”主题,紧紧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涉及疫情期间能源保供、能源领域脱贫攻坚、能源干部挂职驻村工作、油气上游勘探开发和安全稳定供应、油气管网建设和管道保护、电力应急管理、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资质和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获得电力”、冬季清洁取暖和蓝天保卫战、新能源消纳、铀矿勘探开采、国际能源合作、能源领域新闻宣传等多个方面,贴近个人、贴近一线、贴近实际、贴近百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引领激励作用,充分彰显了新时代能源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征文感情真挚、文采飞扬,用真心真情讲出了真人真事,既讲出了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和生活温度,又讲出了能源人的家国情怀,讲出了无愧于时代的精彩华章。

为确保评出精品、评出佳作,国家能源局直属机关党委(团委)邀请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下属《旗帜》杂志社、国家发展改革委直属机关团委、《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社等单位的专家对征文进行了专业评审,并组织全局各部门各单位对征文进行评审打分,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6名,8家单位获评优秀组织奖。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直属机关党委(团委)将通过中国电力报、中电传媒系列媒体平台、国家能源局官方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刊载优秀稿件;统筹疫情防控工作,适时组织开展“我身边的能源故事,我心中的能源精神”主题演讲比赛,把“能源故事”系列活动铸造成独具能源特色、赋含能源文化、充满能源魅力的党建和团青工作品牌活动,进一步激发全局广大干部职工乃至整个能源行业的自豪感和精气神,助力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所经历的油气管道工业二十年

(三等奖)

石油天然气司 余志光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幸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而我,不仅参加了几乎所有国内和进口重点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而且还亲历了这些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投产的全过程。从2001年大学毕业到现在近20年间,看着这些事关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一项项在自己手中由设想、文字、图纸逐步变成连通千家万户的管道国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荣幸!

一、从追赶到领跑的二十年

管道在中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运输方式。早在公元前3世纪,四川自贡就开始利用竹子连接成管道输送卤水。1942年,在新疆独山子油矿铺设2.5公里输送管道,这是中国第一条油气管道。1958年,全长147公里的克拉玛依到独山子原油管道建成,这是新中国第一条油气管道。1970年,以“八三”工程为标志的东北原油管道建设,是中国管道行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到20世纪末,我国油气管道总长度接近2万公里。

进入21世纪,以西气东输一线为标志,我国开始进入大规模油气管道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我恰好在2001年大学毕业到中石油工作,正好赶上了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高潮。刚上班不到一个月,领导就安排我参加了中俄原油管道、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两个项目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在一次座谈会上,当时一位已年近90岁的老专家和我说,“小余,我真羡慕你,刚参加工作就干这么大的工程,我干了一辈子管道,也赶不上你这刚毕业的新兵啊”。

当时,老专家和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两个项目并不是管道建设的高潮,而仅仅是拉开了序幕。其后,西气东输、西油东送、北油南下、海气登陆,四大油气进口通道、国内骨干油气管网建设全面铺开,乌兰、兰成原油管道,鄯兰、兰郑长、锦郑成品油管道,中俄、中哈、中缅原油管道,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陕京二线、三线、四线,中亚、中缅、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重点工程相继开工,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管道建设恢弘篇章。

伟大的工程建设,带给我们的永远都是震撼,是骄傲,是发自心底油然而生的自豪!

在大兴安岭,季节性冻土融沉冻胀对管道的破坏,是人们最为担心的安全风险。中石油与中科院等研究单位联手攻关,系统解决季节性冻土地区管道施工技术、河流穿越等世界级难题,5000名参建将士,克服极寒天气,艰苦奋战1年半,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一次建成投产,投运近十年来,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环保事故。

在云贵高原,面对美国管道专家眼中的“世界上最难建设的管道工程”,中国管道建设者战胜“驼峰航线”,穿越“十万大山”,克服发生在周边的多起地震和地质灾害,中缅天然气管道国内段工程仅15个月就实现通气目标,在云贵高原铸起了世界管道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2012年12月,西气东输二线全面建成,开创了多项世界管道之最。项目一干八支,总长度超过8000公里,途径14个省份,干线管径1219毫米,是世界上首条全部采用X80高钢级的天然气管道,也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压力最高、输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

7年后,2019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建成投产,再次刷新世界管道记录。该工程在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组合,首次全面实现全自动化焊接、全自动超声检测、全机械化防腐补口,是具有世界顶尖水平的天然气长输管道。

勇于担当,敢为人先。自2000年开始,在国家能源局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管道建设者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先后组织开展X80、X90和X100大变形管线钢等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攻关,X80钢全面国产化,我国钢铁技术、制管技术及管件生产技术由此实现“三级跳”,引领世界管道建设发展趋势。国产20兆瓦电驱压缩机组、30兆瓦燃驱压缩机组和56英寸大口径高压球阀,使中国油气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98%,节约投资20%以上,为提升国家工业体系水平做出巨大贡献。

2001年至2020年,是中国油气管道大发展的二十年,建设里程以年均8000公里的速度增长,总里程近16万公里,四大油气进口通道全面建成,全国油气“一张网”基本形成,长距离、大口径、高钢级油气管道建设实现从追赶到领跑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性跨越。一条条跨国管道,既缓解了我国能源之渴,又为沿线国家带来丰厚经济效益,在助力“中国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砥砺奋斗的二十年

跨越时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始终在一代代石油人中传承。二十年间,中国油气管道建设者,用他们每一个个体的努力与付出,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形成了一种推动我国油气管道工业大发展的强大动力,汇入到国家的发展洪流之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中国管道建设者“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西气东输二线建设中打破天山冬季不能施工禁锢,攻克果子沟天险,冲过烈日灼烧的火焰山,战胜百里风区12级大风,穿长江、跨黄河,挑战香港海底管道建设极限,经受百年一遇洪水灾害和强台风的种种考验,用一流质量和速度创造了世界管道史上一个个奇迹。

在蜀道天险,管道人血脉深处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远都是他们的法宝,经过建设者夜以继日的浴血奋战,中贵天然气管道、兰成原油管道先后建成投产,天堑变通途,为西南地区油气发展打通了咽喉要道。

在南方水网,即使铺上一块块巨大的钢板,机械设备还时常陷进泥淖中,焊工们用木板垫在身下,躺在水里或泥里焊接。夏季的雨后,在太阳炽烤下施工现场犹如蒸笼,焊工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全身湿透,冒着随时中暑的风险工作着……

面对紧张繁重的建设任务,广大管道建设者东奔西跑、四海为家,无法照顾妻儿老小和病重的亲人。很多员工一两年没有休过一次假、没有回过一次家,以致有的员工回家时竟被孩子拒之门外。一位因长期在一线的建设者,先后3次离婚。有人因精神和心理压力巨大,甚至患上抑郁症……

在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中,为保障管网互联互通重点工程按期投产,国家能源局领导和员工不辞辛苦跑现场、雷打不动开例会、不厌其烦抓协调。建华局长得知用地手续可能会影响中俄东线合规投产后,立即带队赴自然资源部协调,原本至少需要4个月的用地手续半个月即取得批复,确保了中俄东线投产通气仪式按期举行。凡荣副局长数十次亲赴施工一线进行调研,被现场项目部的同志亲切称为“总项目经理”。李冶总监有一次出差前腰扭伤了,但为了工程建设现场协调会如期召开,忍着痛疼坚持赴现场调研。

去年,那个“996”工作概念成为中国社会争论的一个热点,但对国家能源局油气司来说,996早已成为工作常态。司领导和同事们每天都7点多上班,晚8点甚至更晚下班。在冬季保供的时候,同志们基本过着“5+2”“白加黑”的日子,“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是冬季保供工作的真实写照。

近三年来,国家能源局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专班通过周例会、专题会、督办单、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调动30个省份、20多个部门、10多家企业协同作战,召开各类协调会议近200次,开展现场调研70余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500多项,管网互联互通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累计建设互联互通重大工程70项,打通了南气北上、俄气进京等通道,联通了中海油天津、新奥舟山等一批LNG孤站,基本实现了不同企业间、干线管道间的应联尽联,三年来通过管网互联互通累计新增日供气能力1.5亿方以上。为保障在采暖季前供气,部分管道压缩机组当年订货、当年生产、当年安装调试、当年投运,周期不到国外厂商一半;管道建设周期也从2-3年压缩至6-8个月建成投产,创造了管道建设史上的最快纪录。2020年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普京总统视频连线,共同见证了中俄东线管道投产通气仪式,对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给予了高度赞扬。

三、无悔青春的二十年

身为中国油气管道建设中的一员,我用我人生中年富力强的黄金20年亲历了这段历史,有着更丰富的心路历程,所以更加了解并理解他们。这是因为:这些工程是中国油气工业发展和能源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面对国家对能源的迫切需求,他们只有全力加快能源通道建设,才能满足国家需求,才对得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他们为此做出的牺牲外人无法知晓,但我作为一个亲历者,或许可以通过我这颗露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就我个人而言,20年内,我先后在中石油规划总院从事了7年管道规划设计工作,在西气东输二线等工程施工现场担任了6年项目经理,在中石油管道公司机关从事了5年工程管理,近3年在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参加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有幸参与众多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看着自己头脑中的设想变成规划文字,变成设计图纸,变成实体管道,这样丰富而有意义的人生经历,让我倍感自豪。因此,在这个世界级管道建设平台上,工作再忙,工作再苦、再累也是一种自觉自愿的担当。

在管道建设和天然气保供忙碌的日子里,我每周至少工作6天,有段日子甚至没有休息日,每晚10点以后下班,很多时候就在办公室将就一夜,甚至于通宵达旦工作。这让我基本上没有上下班的概念,没有闲暇娱乐和个人社交时间。

妻子曾抱怨:“你每天这么晚回家,回家倒头就睡,干脆住旅馆算了。”

父母也曾说过:“我们来北京大半年了,早上我们还没起床,你就上班走了;晚上我们睡了,你才回来;一个星期也见不到你两次面。”

孩子也曾天真的问我:“爸爸,你怎么就不能换个好点的工作呢?”

每每这时,我都安慰家人,“快了,快了,忙完这段时间就好了”。

有一次理发,我一靠上椅子就睡着了,理发师理完后才把我叫醒,“大哥,你是干什么工作的,怎么累成这样啦!”

管道建设也是一个高风险职业。2004年12月,我在云南开展中缅油气管道选线工作,车辆被高黎贡山上的落石击中,差点命丧澜沧江。2008年3月,我到西气东输二线天山果子沟隧道施工现场检查,下山后不久,现场发生雪崩,14位战友遇难,而我侥幸躲过一劫。2015年1月,我带队在黑龙江进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线路探勘,当时气温将近零下40度,车辆被陷在茫茫的林海雪原中,不到十分钟,身上厚厚的羽绒服就冻透得像一件薄薄的衬衣,幸亏一位途径的鄂温克族牧民用狗爬犁把我们救了出来。此外,在中缅管道缅甸海岸我还遇到过海啸,在中哈原油管道和中亚天然气管道现场,也有多次与狼群战斗的经历。

现在回想起来,比起在这20年管道建设中牺牲的战友们,我是万幸的!

正是这生与死的考验,我才真正思考生命价值和意义,才真正理解保尔柯察金那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用时间、汗水和心血诠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来自能源届,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