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首页
  2. 动态信息
  3. 行业信息
  4. 新闻播报

防范化解气象灾害风险 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试点工作显成效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于2020年4月部署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试点工作,包含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建设、重大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基于影响的防灾减灾决策气象服务、气象灾害联防联控机制等5项试点任务。一年来,试点建设成效如何,又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

  浙江温州:开放融入 智慧赋能

  ——全国首个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建设

  在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改革开放的“急先锋”——浙江温州捷报频传,以探路者姿态打造的防灾减灾“温州模式”已初具规模,等待汛期检验。

  2020年1月,温州市政府提出创建全国首个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同年3月,中国气象局批复同意,推动温州在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方面积极探索。

  先行先试,行动有力。温州市政府开展多方调研,梳理出五大问题:市县防指监测预警中心职能亟待强化、“X+气象”多元共治的气象防灾减灾模式有待完善、“智慧气象”如何赋能“市域治理”、地方气象法制体系还需建立、“三区一市”气象服务体制机制需要完善。

  对此,市政府出台《温州市关于推进全国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计划构建精准监测预报体系、智慧气象服务体系、科学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三大体系”,打造雷达监测“全覆盖”、灾害风险“五色图”、台风预报“一张网”、预警发布“一键达”、气象安全“预警码”、公众气象“小管家”、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示范市”等7大精品示范项目,提升市灾害防范能力和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有了目标,怎么实现?温州的解法是“开放融入+整体智治”两手发力、“提质增效+智慧赋能”统筹兼顾。在过去一年的示范区实操棋局中,新举措可谓落子如飞。

  2020年,温州气象部门推出台风预警码,能为公众提供基于个人定位的台风预报预警实时查询服务,实现了服务从“普惠式”向“个人定制”转变。而诸如天气小管家、选天智能农气服务等一批贴近民众生活的产品,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气象服务的便利、美好。

  随着示范区创建全面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上马:文成和苍南多普勒雷达、温州相控阵雷达、永嘉预警中心等项目相继启动,新版温州台风网等8个信息化项目相继投用,市、县两级监测预警中心投入运行……

  如今,全市“一盘棋”防范气象灾害的强大合力正在形成。温州建立了22个部门应急联络工作机制,市气象局与8个部门建立联合会商机制、与21个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与10个涉海部门组建海洋气象服务联盟。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全面接入“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智慧应急“一张图”、智慧水利、智慧地质灾害、智慧交通等部门指挥平台。

  温州市气象局局长谢慷表示,下一步,市气象局将按照“整体智治、惟实惟先”的理念,坚持“数字赋能、善作善成”,以“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不断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全力服务温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林泽微 程瀛)

  重庆:预警分级 科学管控

  ——重大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试点

  5月2日晚,小长假第二天,重庆洪崖洞景区,游人如织。而令人奇怪的是,一向“宠粉”的景区当晚却下了“逐客令”——大喇叭循环播放着“即将下暴雨,请游客有序离开”的广播,把不少游客“赶”回了酒店。23时许,伴随几声炸雷,暴雨顷刻如注。

  早在5月1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收到市气象局发来关于暴雨的重要气象信息专报后,立即发布预警提示,组织武隆、酉阳等5个区(县)168名“四重”网格员对21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2日,景区提前组织游客撤离,数十架次航班临时备降井然有序。

  无论是让游客免遭雨淋的温馨预警,还是提前排查重点区域隐患,或是服务政府科学决策部署,精准气象预警的作用一再凸显。这背后,是重庆市气象局打造的暴雨灾害分级预警等级机制的有力支撑。

  这正是重庆市气象局开展重大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试点成效的鲜活体现。2020年,中国气象局确定重庆市气象局为试点单位,要求建立重大气象灾害监测识别评估指标体系。对于重庆而言,暴雨是各类重大气象灾害的“主力军”。自此,一场与暴雨的博弈在重庆气象部门拉开大幕。

  “暴雨灾害对重庆影响大,对此我们重建业务流程,研发包括灾害影响面积、区域、人口,经济损失等在内的定量化风险评估产品。”重庆市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康俊介绍,该中心研发基于暴雨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的精细至乡镇(街道)的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构建了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结合重庆灾情历史数据和区域性暴雨过程统计分析,市气象局建立了区域暴雨灾害四级预警等级标准、区(县)暴雨灾害三类风险区等级标准、暴雨灾害风险预警业务流程等。

  基于此,《暴雨灾害预警响应市级指挥调度方案》印发。重庆市减灾委建立相应的暴雨灾害预防智慧调度机制、四级领导干部抢险救灾包干负责机制,并要求涉灾市级部门根据风险等级逐一制定响应流程。目前,暴雨预警类别和等级划分标准,已被纳入市减灾委自然灾害预警管理相关工作。

  2020年汛期,重庆市气象局针对11场暴雨共发布暴雨风险预警等级服务产品12期,为科学指挥调度提供了有力支撑。(李俊 王颖)

  福建:打好“提前量” 撑起“安全伞”

  ——基于影响的防灾减灾决策气象服务试点

  5月7日至9日,一场暴雨出现在福建。76次冰雹预警、119次暴雨预警、364次雷电预警,预报预警信息点对点服务……福建气象部门打出足够“提前量”的服务建议,成为政府有力有序部署应对这场暴雨的关键。

  福建气象部门基于影响的防灾减灾决策气象服务试点成果,正在一次次类似于此的极端天气中经受检验。

  2020年8月11日7时30分,“急”脾气的台风“米克拉”生成不到一天,就裹挟风雨在福建漳浦沿海登陆。

  就在前一天的10日17时,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为二级,并根据省气象台发布的12小时、6小时、2小时强降水预报,分别提前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预置救援力量、提前转移人员。截至11日9时,全省4.19万名基层干部冲在台风防御一线,转移危险区域群众7.97万人。

  政府快速反应、成功防御台风的背后,离不开福建气象部门全过程、无缝隙跟进对接政府决策指挥需求,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保障决策部署的全局性和计划性。

  复盘这场防御战,福建气象部门作为基于影响的防灾减灾决策气象服务试点,借助智能网格预报,细化气象灾害发生区域、时段、强度及其影响的预报预警,为政府决策咨询提供精细服务;与省防指联合建立气象防汛联防制度,建立“直通省委省政府”的业务平台及“防指专线”,实现了气象部门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上下游”联动、“防抗救”衔接、“前后轮”互动。

  今年年初,福建省气象局与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印发方案,明确将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至指定区域、指定群组,并强调发布精度要达到乡镇级及以下,进一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精细化、高时效和广覆盖水平。

  未来,福建省气象局将继续聚焦提前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预置救援力量、提前转移人员“三个提前”,为政府和决策部门提供全过程、跟进式服务保障,最大限度为防灾减灾救灾争取“提前量”。(郑彬 廖玥 谢玉丽)

  辽宁:预警到人 乡镇先行

  ——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试点

  “全省1351个乡镇,共有1605个自动气象站、11446个大喇叭、15659名气象信息员、50619名防灾减灾责任人……”提起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辽宁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曲岩如数家珍,“摸清底数是灾害防御的第一步,1000多个乡镇的精细化数据,我们尽在掌握。”

  2020年,辽宁遭遇严重的夏伏旱、8次强降雨过程,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台风三连击”,全省发生旱涝急转,多种灾害多发并发、风险叠加。

  面对异常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辽宁省气象局作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试点单位,在探索攻坚中让底气更加充足。如今,辽宁台风、暴雨等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产品精细到乡镇,以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大喇叭)为基础,做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到村、到户、到人。

  2020年8月31日,辽宁庄河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大降雨量级。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辽宁史上首个提前65分钟、精确到乡镇的暴雨红色预警。

  回忆这场大雨,庄河市仙人洞镇马道口村支书蒋宝春说:“前一天下午,我们村民就通过微信群、应急大喇叭收到了气象信息,村干部在暴雨来临前全体出动,把处于危险隐患点的村民转移到了安置点。”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试点建设成果,经受住了暴雨考验。

  2021年,伴随着辽宁一系列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新举措出台,各项工作在主汛期来临前正在加快落实:分地区、分批次新建和更新乡镇自动气象站,提升农村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增加农村气象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高危险区和偏远地区预警信息发布设施,有效补齐短板;继续强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主渠道,巩固与广电部门的信息发布绿色通道,为应急管理、农业农村、卫生健康、自然资源等部门预警信息的精准靶向发布提供技术支撑。(王家玲 于薇)

  江西:协调联动 筑牢防线

  ——气象灾害联防联控机制试点

  “近年来,江西省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重要作用得到切实发挥,特别是在去年应对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中,有力的气象支撑确保了大汛之年无大灾。”在4月21日召开的江西省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暨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副省长罗小云充分肯定江西气象灾害联防联控机制取得的显著成效。

  2020年6月,鄱阳湖流域遭遇超历史纪录的洪水。6月2日22时,一条暴雨红色预警短信通过三大运营商发送到南昌市安义县所有用户手机。这是江西省气象局与省通信管理局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手机短信全网发布机制后,首次启动该机制,在转移群众、防汛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彼时,距离江西省气象局被确定为气象灾害联防联控机制试点单位,刚刚过去两个月。去年4月,中国气象局部署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试点工作,江西省气象局作为试点单位,肩负着实现省、市、县三级气象灾害防御机构实体化运行的重任。

  一年来,江西省气象局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推动省级和市、县级共成立气象灾害防御指挥协调机构105个,在设有气象机构的行政区实现全覆盖;100%的乡镇(街道)将气象灾害防御管理、预报预警信息传播等纳入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明确乡镇气象灾害防御的法定职责;90%以上乡镇村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应急行动计划,气象灾害防御责任具体到人。

  一年来,部门协调联动的气象灾害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健全。2020年5月,《江西省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工作规则(试行)》出台,明确指挥部及31个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机制。随后,气象与应急管理部门进一步深化合作,与防汛部门联合完善暴雨山洪提前转移机制,连续7年与省防指开展气象灾害防御与防汛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今年入汛之前,江西省政府再次召开会议,全力推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向纵深发展。江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中心正在建设靶向式精准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利用“平安江西”实现预警第一时间发布至170万基层网格员和志愿者,并对接运营商和通信基站,构建区域内精准预警全网发布的新模式。(邓敏佳 周军辉 李秀山)

本文来自中国气象局,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