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首页
  2. 动态信息
  3. 行业信息
  4. 新闻播报

做好极端天气“常态化”防御准备

近一段时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重发: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郑州最大小时降雨量突破中国陆地小时雨量历史极值,超过1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雨量创新高;西欧突发强降雨引发洪灾,200多人遇难;历史性高温席卷北美,数百人丧生;加上此前的超强寒潮、极端沙尘、龙卷大风……罕见极端天气接连来袭,不断警示我们:必须立足极端天气常态化趋势,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这样的常态化趋势,其实国内外气象专家早有论断: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树立极端天气常态化的意识,做好常态化防御准备,已经刻不容缓。

有效的天气预报预警,是我们面对极端天气的第一道防线。在重大天气来临之际,让气象预报预警更精准些,一直是气象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我们要把天气形势估计得更复杂些,把风险考虑得更充分些,做好极端天气常态化思想准备,做足可能出现的灾害防御。当然,像强对流、龙卷风等尺度小、发展快、随机性高的极端天气,以目前世界气象科技水平尚难做到精准预报,唯有向科学要方法、要答案,在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和科研攻关中提升预报预警能力。

如果说预警是防御极端天气的上半场,下半场的应急处置则直接关乎防范成效。西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政府机构和民众习惯了这种“相对温和”的气候,城市基础设施也是以此为标准来设计,当强降雨突袭,各国明显缺乏应对经验。这也提醒我们,面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防御能力够不够、预警信息能否精准直达最需要的人、应急救援物资和基础设施能否“扛得住”?极端天气通常事发突然,在提前预警努力“挤出”有限的防御窗口时,能否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节奏地科学处置,考验着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能力和水平。

极端天气常态化,也促使作为个体的我们努力扩充防灾自救技能包。龙卷风来了往哪儿躲、被大水困在车中如何逃生、如何配合救援人员成功脱险?这些我们唯愿一生都用不上的“技能”,恰恰在一旦遭遇危险时能救命。还正如一位参加河南抢险救援的救援队队长所言,防灾自救的根本还是避免让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莫把预警不当回事儿。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河北唐山考察时指出,防灾减灾救灾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才能在“极端”和“异常”更频繁之时处变不惊,有效应对。(李一鹏)

本文来自中国气象局,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