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首页
  2. 动态信息
  3. 行业信息
  4. 新闻播报

【江西】靶向发力 打造风险普查九江样板——九江市高效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严格按照国家、省普查办统一部署,以坚决不放过任何灾害隐患的决心,围绕全面摸清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的目标,创新普查方法,全面铺开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我市高度重视风险普查工作,多次开展专题会议研究。市、县两级迅速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自上而下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全市上下互通、左右互联、社会力量参与的普查工作格局已基本成型,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的工作合力。各级普查办多次召开普查领导小组会议、普查培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普查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有力保障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部门协作,统筹协调。本次普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应急、交通、住建、水利、气象、林业6个单灾种部门和30余个成员单位,部门多、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市普查办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实时与各部门对接普查进度,定期会商。同时,落实一周一通报、半月一调度制度,把普查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做扎实、做到位。

创新方法,四检三核。自2020年9月以来,市普查办组织各县(市、区、功能区)开展了承灾体(公共服务设施、危险化学品自然灾害承灾体、非煤矿山自然灾害承灾体)、减灾能力(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乡镇与社区、家庭)、历史灾害(年度自然灾害、重大历史自然灾害)调查等工作。为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有效,市普查办先后四次开展全覆盖式人工质检,分别于10月14日、11月1日、11月9日、11月17日完成了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和第四轮质检工作,针对共性问题归纳总结,形成九江市技术答疑手册。市普查办技术组实行分片区责任制,将人工质检的问题数据下发到各地,责任人全程追踪质检核查问题数据修改情况,同时,组织召开质检核查会议,确保调查数据无重无漏和准确性,并共同确定了核查技术路线,为高效完成市级核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最终在11月26日、12月3日完成了第一轮和第二轮现地核查工作,12月10日针对技术力量薄弱县(市、区、功能区)进行第三轮核查工作,最终全市数据质量整体水平远超国家要求标准。

宣传灾普,效果显著。为有效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提高群众对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的知晓率,我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城区各大商场、超市室内户外大屏循环播放普查公益片,向广大群众介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相关知识。利用普查集中宣传周,在胜利广场胜利塔循环播放普查宣传口号,营造人人参与普查浓厚氛围。同时,指导县(市、区)普查办在人员集中场所悬挂普查标语,广泛宣传风险普查工作目的意义,发送普查“风险普查,利国利民”等公益短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精准施策、高位推进,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组织市县两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参与普查的行业部门人员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动员部署会;市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全市普查专题会;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辅导授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风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将该项工作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推进。每次风险普查相关会议召开后,市普查办都通过文件、电话、工作群等方式迅即调度,在第一时间内做好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切实做好普查工作。

风险普查工作时间跨度长、统筹要求高、技术难度大,我市从顶层设计入手,强化组织、队伍、物资等各项保障,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为强化普查组织体系建设,成立市风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综合、技术和行业协调等11个专项工作小组。此外,我市先后制定《九江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九江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制度》等,以制度规范普查组织工作,并指导16个县(市、区、功能区)成立风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督促住建、交通、水利、林业、气象、地震、地质等牵头行业部门组建工作专班,针对性制定实施方案,形成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精确赋能、立足实际,织好高质量普查保障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积极筹划组织领导机构的同时,我市按照普查经费以各级政府保障为主的指导原则,督促市级牵头行业部门积极沟通上级主管部门,充分了解普查工作任务、普查经费保障标准,制定细化的经费需求清单,向本级财政部门申请足额经费,并指导县(市、区)做好经费需求测算,加快经费申请进度,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市普查办从中央补助经费中拿出254万元,保障各地推进普查工作。据了解,我市本级落实保障经费280万元,各县(市、区)落实普查经费4155.1万元。

鉴于风险普查工作内容复杂、专业性强,各个环节都需要技术支撑,我市借鉴国普办、省普查办外聘第三方技术支撑团队服务普查的经验,积极做好技术团队摸底,细化优化选取办法,择优选取第三方技术支撑团队,组建普查技术专班;同时,制订培训计划,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实施各阶段培训工作。据统计,我市全年组织收听收看国普查办网上视频直播答疑27期、省普查办技术培训3期,先后采用专题讲座、网络答疑等形式组织培训10余次,培训人次2000余人次。

同时,我市围绕“一个方案,以点带面、统分结合、分级落实”的宣传工作总基调,全力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市级网络新媒体、主流报刊宣传风险普查工作内容和目的意义,利用市应急管理局官网、公众号、微博和抖音号宣传普查工作要求、实施流程和阶段工作,利用大型活动现场、大型综合体屏幕播放国家、省级普查宣传片、公益片,营造浓厚普查工作氛围;通过在人群密集区域展示风险普查LOGO、口号、海报,在各个乡镇、街道、社区、村发放风险普查宣传折页,利用曲艺、快板、巡演车普及普查知识,挖掘、收集并报送普查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优秀经验和创新做法,讲好“普查故事”,营造人人了解、积极参与的普查环境。

  精益标准、聚焦目标,守牢数据质量“生命线”

数据质量是风险普查生命线。在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过程中,我市强化数据质量管控,把质量管理贯穿采集、质检、核查全过程。

具体表现在:从源头数据准确性、有效性抓起,实行填报人、科(股)室负责人、分管领导联动审核和普查办最终审核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制订详细质量控制目标,压实调查单位主体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普查办综合性审核责任;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做到调查数据“三查一把关”,严格做好“两个比对”,建立“重点督导,回头看”机制,落实质量措施;依据国普办印发的应急管理系统调查成果质检核查方案,针对性地编制《九江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应急管理系统任务质检核查实施细则》,创新性地制定“四检三核”质检核查工作计划,全覆盖式完成三轮软件+人工质检和涉及行业部门集中核对,指导13个县(市、区)按照国家标准组织一次模拟现地核查,同时,模拟市级核查程序,采取表格随机抽取形式,抽样产生“抽样结果清单”,市普查办技术组对各地组织一轮全方位的现地预核查,提前摸清普查数据质量,训练质检核查队伍,做实质检核查。此外,我市成立以市普查办主任为组长的督导组,采取“地区全覆盖,随机机动检查”方式督导核查工作,切实把握普查实情,拒绝应付检查做表面文章;成立以技术人员为主的10个核查组,在普查办统一领导下,同步进行现地核查,通过现场走访、查阅档案、实地核实等形式,逐一复核被核查单位空间信息的准确性、调查数据的正确性,保质保量完成质检核查工作。

据了解,12月3日,我市率先完成应急管理系统数据成果市级质检核查任务,全市数据成果整体差错率为0.98%,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市级核查整体差错率要求。

  精品工程、先行先试,打造风险普查典型模式

为构画好风险普查九江样板,我市坚持试点先行,强化统筹协调,做优调查数据,打造风险普查典型模式。

瑞昌市被列入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试点地区后,我市紧盯“打造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江西样板”目标要求,探索解决“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的核心问题,高标准完成了5个单灾种、2项承灾体以及应急系统的调查任务,并结合实际,增加了标准规范之外的普查对象调查任务,为国家标准规范的改进提出了多条优化建议。瑞昌市先行先试的“34567”经验做法(即“三个深化、四重保障、五项统一、六大攻坚、七个精准”)则在全国普查工作简报上被推介,其普查工作模式也被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

在做优调查数据方面,我市围绕“一个方案(应急管理系统落实方案)、一套规范(调查技术规范)”,制定“一张清单(调查普查进度统计清单)”,下达“一批通报”,细化调查任务目标节点,形成具体工作表格,明确推进时间路线,并及时跟进督促指导;实行“双日”通报制度,实现日常督促检查常态化;对任务进度滞后的县(市、区),坚持主要领导过问、普查办人员专项督办、技术专班人员上门督导;对技术人员安排不足、培训力度不够、指导不到位的第三方技术单位进行跟踪督促。经过全市共同努力,我市应急管理系统顺利完成了33235条数据调查,进度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

本文来自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信息网,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