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首页
  2. 动态信息
  3. 行业信息
  4. 新闻播报

【浙江】湖州市“三三举措”稳步推进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决策部署,湖州市迅速落实,精心组织,层层压实责任,持续推进普查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底。截至12月30日,省普查办通报湖州市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进度持续位列全省第三。

  搭好上层组织架构

加强统筹协调,打破联动壁垒。制订“1个普查办+6个主要部门+32个协作部门”的工作机制,建立专班工作规则、工作汇报制度和例会制度,明确任务、时间和责任“三张清单”。强化晾晒比拼,在加快推进全市普查工作进度期间,加密进度通报频率,实行“一月两报”机制,编发简报7期,引领全市总体进度在全省率先过半。

加强资金保障,落实专业支撑。精细测算普查经费,细化20余项工作内容,精算每一笔资金,切实打好预算编制的“铁算盘”,追加普查办批复资金,督促指导行业部门共落实全市9600万余专项资金,41个技术支撑单位,664位技术人员,壮大普查工作技术力量。

加强调度指导,开展督促检查。在行政区划更新、申报湖州南太湖新区特殊行政区划期间,市普查办反复上门与市民政局、统计局、大数据局等部门沟通、校对,对全市72个乡镇(街道)、1231个灾害普查村(社区)进行了行政代码的确认和录入,下发行政代码、行政驻地抽查点位82处。用坚定、扎实的脚步,为后期调查数据的录入走出一条全市“一盘棋”之路。

 建成严密调查流程

截至目前,应急管理系统已全面完成调查工作,系统录入率100%,顺利通过省级核查。包括承灾体、减灾能力及历史灾害3个大类、9个中类、29个小类调查对象,共15957条调查数据。

密针细缕织好内业质检全网。对全市6个县区上报的9645条调查数据(家庭减灾能力除外)开展全覆盖软件系统自检;采取人工核对、重点查核等方式,对存疑数据逐条人工质检、登记,总结出19个方面的易错点,内业质检合格率达96%以上,顺利完成应急系统调查数据的市级内业质检工作。

稳扎稳打开展实地外业核查。分6个核查工作组采取实地查看、调查询问、数据比对、查阅台账等方式对全市调查数据进行逐一外业核查。共外业核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560个调查对象的指标数据共计15381条,差错率为2.61%,远低于国普办规定的5%错误率标准,高质完成调查工作。

注重培训宣传营造浓郁氛围。借助“5·12”防灾减灾宣传日、“10·12”国际减灾日等主题日组织专题宣传11场次,在湖州新闻联播、湖州日报、湖州广播电台“小璐说安全”栏目宣讲普查工作,多渠道宣讲普查政策、普查意义、普查内容,围绕提能力、强业务,开办主题培训12场次、参训人员240余人次。系统营造出全民了解、参与普查工作的舆论氛围。

 闭环数据质量管理

规范质检核查程序,质量进度“齐管控”。及时下发市级质检核查方案,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和进度要求。采用软件+人工方式对调查数据进行100%全覆盖内业质检,下发6份质检报告并督促整改,内业质检合格率达96%以上。对480处外业核查对象详实填写数据成果整体评价表,做到核查有对比、成果有依据。

强化专业队伍支撑,外业核查“双机构”。针对市本级和下辖三个县为同一家技术支撑机构的实际,市应急管理局专门邀请其他有普查经验的机构团队共同参与市级质检核查工作,形成2个机构并行、4个工作组同时开展外业核查的技术队伍,最大可能消除市级技术支撑机构对三县调查数据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影响。

建立整改闭环机制,共性问题“回头看”。质检核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反馈,并对整改问题列清单、留档案,实现问题“发现—反馈—整改—复盘”闭环管理。总结罗列16条易错、存疑外业调查问题清单,下发各区县复盘整改。对已发现问题采取举一反三、回头再梳理、全面再复盘的形式,确保各项类别的调查数据重复问题不再出现、类似问题避免出现。

全市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交通运输、气象部门调查工作已全面完成。住建部门由于技术规范不明确、底图获取时间晚、体量大任务重等原因,开展进度相对较晚,目前正紧锣密鼓开展外业调查阶段,力争在1月底前完成全部调查工作。

下步市普查办将着重于推动普查成果应用工作。南浔区作为省级普查成果应用试点,将率先启动普查成果应用,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带动全市推进普查成果应用。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常普常新”机制,推动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和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切实领会普查工作的意义,积极探索普查数据、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在灾害防治、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切实发挥普查成果的作用。

本文来自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信息网,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