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首页
  2. 动态信息
  3. 行业信息
  4. 新闻播报

于立志:发展安全应急产业,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于立志:发展安全应急产业,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编者按:开启新征程,创造新伟业。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11月20-21日,由人民日报社、清华大学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七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暨2020应急管理峰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开幕。本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由论坛开幕式、2020应急管理峰会、治理创新经验交流会、2020城市安全管理峰会等单元组成。

以下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一级巡视员于立志在2020城市安全管理峰会上的演讲。

尊敬的岳清瑞院士、袁宏永院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上午好!

今天,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暨城市安全管理峰会在人民日报社隆重举行。很高兴出席今天的峰会,在此,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新举措,把安全发展和应急管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对待。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对于落实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全社会安全保障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保障。

充分认识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重要意义

安全(应急)产业是在原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的基础上整合而来。安全产业是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安全保障活动提供专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我们认为:安全产业侧重于安全保障,主要是应用“先进技术装备”来“保障”“安全生产”等活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具有“主动安全”的作用;应急产业侧重在应急处置,主要是利用“专用产品”去“处置”“突发事件”,在突发事件中进行应急处置,具有“被动安全”的色彩。安全产业以“主动安全”之势向外扩展,可有效地减缓应急产业所承担的“被动安全”的压力;而应急产业凭“被动安全”之态向前延伸,将事故(事件)预防与安全防护有机结合,及时预警预测各种风险和隐患,与安全产业的“主动安全”具有异曲同工之效。两者相辅相成,既有侧重,又相互包容。

为此,我部作为国务院负责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管理的牵头部门,今年将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整合在一起,形成了统一的安全(应急)产业。因此,安全(应急)产业也就形成了统一的“为各类安全保障及应急处置活动提供专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发展安全(应急)产业是提高公共安全基础水平的迫切要求,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支撑产业,它既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还具备了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和福利事业的性质。

大家知道:公益事业通常是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的、不求回报的活动。发展安全(应急)产业恰恰就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规模宏大、产业链齐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生产、服务活动;对受益者而言,其所感受或免费且无需直接回报获得的安全保障、应急救援、宣传服务等利益,具有明显的普惠性及公益性。

在应急救援的层面上,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具有从事慈善事业的性质。

慈善事业是人们自愿地奉献爱心与援助的行为和从事扶弱济贫的一种社会事业。自古以来,赈灾赊粥、救助帮扶的善举人所称道。当今社会,当地震、洪水、火灾以及瘟疫来临之时,各种食品、衣物、帐篷以及所有救援工具、防疫器材都是最宝贵的应急物资,社会组织和人们自发的各种抢险、救灾、援助等行为都属于应急处置的范畴,而安全(应急)产业正是为此提供支撑和保障的产业。

在安全保障的层面上,发展安全(应急)产业还具有从事福利事业的性质。

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机构)等组织,为人们无偿提供的各类资源、服务、知识、信息、机会、保障或待遇的各种设施、制度或措施,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及凝聚力。就安全保障而言,如:道路交通设施、安全标志、信号灯;消防设施、排水设施、天气预报;宣传培训、警示提示、安全疏导、疫情防控等等,均属于普惠人民、福利社会、保障安全、增进幸福的社会福利事业。而安全(应急)产业就是为此提供支撑和保障的产业。

推动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在社会危难时刻有助于扶危济贫,拯救人民脱离水火之灾;在和平年代有助于守护安康、福利社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这正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鲜明印记,所谓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可称之为人心工程。

安全(应急)产业既立足于安全防护、预警预测、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整体响应、及时处置,又强化应急预案设计、高新技术应用、装备设施优化、宣传培训体验、文化素质提升;充分依靠党的坚强领导、政府组织引导、企业主体担当、专业队伍保障、社会各界参与;已逐步形成一顶人民群众安全的“保护伞”、一道幸福生活环境的“防护网”、一盏经济平稳运行的“红绿灯”、一根社会高速发展的“安全带”、一条灾难危险隐患的“警戒线”、一张解困救死扶伤的“护身符”。

安全(应急)产业的持续发展,安全(应急)体系的不断完善,安全(应急)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必将极大的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安康、提升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安全感,已成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民生工程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践证明:发展安全(应急)产业既是公益事业、慈善事业、福利事业,更是人心工程、民生工程,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

发展安全(应急)产业,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2011年,《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中,正式将安全产业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当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安全(应急)产业是以满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等安全发展重大需求为基础的产业,其发展程度不但决定了当前企业生产安全水平、社会应对灾难风险能力,也决定了今后公共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体系的建设程度,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没有一个基础雄厚的安全(应急)产业体系支撑,就没有安全可靠的产业基础、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更没有人民群众的幸福和安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型工业化成果的不断升级,人民群众对日常生活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社会防范化解各种灾害、事故的需求不断深化,以及重点领域及重点产品的引领作用,推动了我国安全(应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安全(应急)产业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到快速发展期,成为举世瞩目的朝阳产业,呈现出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当前,安全(应急)产业已经作为全国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的热门方向之一,成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内容。他们以安全(应急)要素为特色,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核驱动,打造了以安全(应急)装备制造业和安全(应急)服务业为主的安全(应急)产业体系。据了解,目前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年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万亿人民币,作为前途无量的新兴产业,市场空间广阔,成长潜力巨大,正成为很多地区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

安全(应急)产业作为战略产业、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压舱石,更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杀手锏。

齐心协力,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部作为推进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牵头部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动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部先后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重点任务,并提出了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促进装备创新的系列具体措施,积极培育和推动各地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部分别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应急管理部先后印发了《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和《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指南(试行)》,目前,共设立了20家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6家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含创建),另有5家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通过了评审并进行了公示。我们积极鼓励各地为满足国家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需求,以促进安全(应急)产业集聚发展为目的,建设集产品研发创新与生产、应急培训与演练等功能为一体的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引导企业集聚发展专业化、成套化、智能化的安全应急产品,完善区域安全(应急)产业链,提升地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女士们,先生们: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与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已经为我们绘制了安全发展的宏伟蓝图,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让我们携起手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大力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最后,预祝此次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人民论坛网,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