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首页
  2. 动态信息
  3. 行业信息
  4. 新闻播报

大家说普查丨北京:评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把脉市情助力安全发展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涉及内容广、技术新、时间紧、挑战大,需要社会各界和公众了解、认同、支持、参与普查工作。北京市普查办推出《大家说普查》栏目,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普查工作者,围绕“普查怎么看、具体怎么干、成果怎么用”,介绍普查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技术创新、典型做法和成果应用。

本期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国家减灾委员专家、国际减轻灾害风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杨赛霓 为我们介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

大家说普查丨北京:评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把脉市情助力安全发展

  一、北京是多灾种风险较高的区域

作为首都,北京一直是我国多种自然灾害的高影响区域。

北京干旱历来严重,1368~1949年发生较大的旱灾400次。新中国成立前的近600年间,发生洪涝灾害380多次,永定河决口81次,漫溢59次,改道9次。新中国成立之后,1969、1972、1976年也发生过较大的洪水。冰雹、大风、雷击、雨雪冰冻等气象灾害频繁,成灾率高。强降水、大风等造成的地质灾害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由于地处阴山—燕山地震带的中段,北京地震灾害的威胁也很大。

过去的12年间,北京市年均受灾人口为22.22万人,死亡人口为9人,受灾面积达24.27千公顷,年均直接经济损失22.48亿元。而2012年的一场“7.21”暴雨灾害死亡人口达到79人,直接经济损失171.1亿元,极端事件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京地区的强降雨、高温热浪等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这也使得洪水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增大。再加上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区域间贸易一体化推进,未来北京可能面临更严峻的自然灾害风险挑战,认识和防范北京的综合风险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二、北京的风险要素分布有显著的空间差异

自然灾害风险是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和脆弱性共同作用的产物。由于北京市风险要素特征各异,各区域风险差异明显。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强降雨条件下,山地区域易形成山洪、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增。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向东南流经平原地区,最后汇入渤海。其中永定河是国家重点行洪河道,曾是北京地区众多河流中水患最为严重的一条。而从地震危险性角度,总的趋势是东部重,西部轻,平原重,山区轻。

北京的人口和经济空间聚集程度也具有强烈的差异性。城六区面积为1368平方公里,仅占全市平原面积的21.4%,但却集中了全市60%的常住人口,高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城市中心城的人口密度;西城区、东城区人口密度均高于20000人/平方公里,房山区为458人/平方公里,而延庆、怀柔区人口密度不到200人/平方公里,与密度最大的西城区相差百倍以上。2019年海淀区GDP总量为7926亿元;房山区810.9亿元;延庆区GDP总量为195.29亿元。从人均GDP的角度看,最高的西城区达到44.04万元,房山区为6.46万元,而昌平区为4.95万元,约为西城区的九分之一。对于地震等突发性灾害,高度空间集聚的人口和经济增大了承灾体的暴露量,可能的损失也会增加。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三大产业结构的比例不同,区域经济受灾害影响的程度也就不同。例如,对于旱灾来说,第一产业比例较高的区域受影响的程度就会较高。

大家说普查丨北京:评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把脉市情助力安全发展

大家说普查丨北京:评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把脉市情助力安全发展

北京市人口和GDP密度分布图

  三、大会战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

综合风险评估是本次普查的重要成果之一,旨在全面认识一个地区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掌握主要承灾体遭受的主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

房山区是全国第一批试点地区。房山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覆盖了五类承灾体:人口(死亡失踪人口、受灾人口)、经济(GDP)、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房屋和公路(道路、桥梁、隧道)。其中,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受灾人口、直接经济损失不仅是《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的核心指标,也是联合国《2015-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监测体系的核心指标。房屋、农作物、基础设施(含公路)是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和监测体系要求的重要指标。同时,农作物因灾绝收减产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房屋损毁直接关系直接经济损失,且是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更对民生有重大影响;公路损毁不仅关系着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更影响着灾害的应急救援、救助和恢复。针对这五类承灾体做综合风险评估,不仅可为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也是各级灾害应急管理直接需要的支持信息。

风险等级法和暴露分析法是本次普查中风险评估的底线工作,同时也鼓励地各地针对本地关注的重点领域、地区或承灾体对象进行专项风险评估,丰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成果和形式。房山地区则以燃气管线和加油站等和民生密切相关的承灾体为关注点进行了专项风险评估。

通过这批综合风险评估成果可帮助认识各尺度、各区域的综合风险总体格局,区分单灾种风险的主次,厘清主要承灾体综合风险的高低,为提升政府和行业部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科学性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来自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信息网,经授权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中国灾害防御信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公众号